BCG全球合伙人程轶:加快商业健康险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28日

  9月29日,由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寿险”)承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再保险高峰论坛“三医改革下的商业健康险发展”分论坛成功举行。BCG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程轶就《如何通过健康险与健康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国际研究及启示》做了精彩分享。她认为:

  BCG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程轶

  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是我国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助力。我国医疗健康支出预期将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2025年将达1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预计约7.6%,与中高收入国家这一比重普遍超过10%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国加快“三医联动”改革,着力建设广覆盖、可支付、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健康产业出现医康养互相渗透、医保商保互补、打通支付环节、线下和线上贯通等跨界生态圈融合的趋势。

  我国商保发展模式实现借鉴国外经验与立足我国国情相结合。主要发达国家医保体系发展模式迥异,政府和市场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美国的商业健康险是美国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约一半的人口及健康保险支出金额;此外,商业保险公司亦承担着联邦保险的大量承保运营。法国社会医保具有保障范围广泛的特点,基本涵盖所有医疗支出类型,但对比欧洲发达国家当中具有较高的自付比例,以适度降低道德风险;作为社保支付的附加,法国商业保险遵循社会医保所制定的医疗保障范围,商保产品保费的不同主要反映在社保范围内提供自费部分的报销比例不同。德国的实践对我国具有较大借鉴意义,比如德国的医疗体系以政府医保为主,覆盖面广,商业医保为辅;健康险公司独占健康险经营资质;商业医疗险主要针对法定收入以上的中高端人群,作为医保的附加或替代等。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社保基础保障方面不如德国完善,这为商保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国情,商保应定位于辅助政府社保,共同为国民提供最全面的保障。

  找准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发力方向。当前我国商业医疗险市场参保不均衡,保障责任不充分,例如对带病提投保有严格限制,以个人自愿投保为主的赔付率也较低。结合商保发展规律,应着力从四个方向发力:一是补充医保覆盖不深或不覆盖但又是必须的领域(如特药),参与城市普惠险,提升百万医疗覆盖面等。二是对于大病的远期风险防范: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有望促进长期医疗险市场进一步发展。三是针对中高端人群定制化的需求:随着中国高收入、高净值人群增长,中高端医疗险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群体对私立医院、特需、海外、进口药等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四是参考美国再保险、Clover Health等国外健康险公司的成果案例,尽快解决老人和带病体等特殊人群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着力在健康险运营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健康险市场未来将以长需人群、存量市场为主,健康险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在运营。应重视“重销售、轻管理”、“重理赔、轻服务”等问题,学习财产险公司搭建从收集零配件的报价,到生产商,汽车经销商等环节数据,形成自己的数据库等车险运营体系的做法,抓好健康险运营体系建设,完善全流程健康管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建设一支专业化健康险销售队伍。二是要多维细分客群,根据不同产品匹配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三是与医院、药械等企业广泛合作,聚焦肿瘤等病种,合作尝试健康干预。四是通过健康管理积累高频数据,通过共享共创方式使用临床数据,收集有价值的用户健康与服务效果数据等,建立丰富的数据体系。

关闭